温姓,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一十四位的姓氏,人口较多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四。历史上部分姓温的名人温峤:东晋大臣(288-329),初在并州为刘琨谋主,抵抗刘聪、石敦等异族侵略。明帝即位后,任中书令,很受朝士推崇。王敦专制朝政,他与庾亮平定苏竣、祖约之乱。不久病故于武昌。谥曰忠武。温庭筠:唐代诗人、词人。他精通音律,才思敏捷。晚唐考律赋,八韵为一篇,据说他八叉手即告完成,故人又称"温八叉"。他的诗与李商隐齐名,时称"温李"。开婉约词派之先河,对词的发展有很大影响。温子升:后魏中军大将军。他博览百家,文章清婉。平熙初,对策高第,补御史。有文集三十五卷。被誉为"江左文人"之一。温璋:大雅六世孙,唐代官吏。以父荫累官大理丞,擢邠宁节度使转京兆尹,为政严明,后为直谏贬振州司马。温日观:华亭(今上海市松江)人,宋末元初画家。僧人,法名子温。善草书,喜画葡萄,须梗枝叶,皆草书法,时人以温葡萄称之。传世《葡萄图》流入日本。温新、温秀:河南洛阳人,明代官吏、诗人。兄温新官户部主事,精于诗;弟温新亦善诗,官知襄阳府同知。温纯:陕西省三原人,明代名臣。官左都御史,倡诸大臣伏阶泣请皇帝罢矿税,清白奉公,肃百僚,振风纪,时称名臣。温达:满洲镶黄旗人,清代宰相。历任陕西道御史、镶黄旗管旗大臣、内阁学士、户部侍郎、吏部尚书、文华殿大学士(宰相)等职,颇受康熙重用。温仲舒:古代哲学家、教育家。西汉广川(近河北省景县人)人。今文经学的创始人。青少年时学习十分勤奋,达到如痴如醉的地步,故学术日精。景帝时为博士,下帷讲诵,弟子传以次相授业。武帝时上“天人三策”,以对策第一而著称。其对策中的“罢黜百家,独尊儒术”及“兴太学”、重选举等建议,为武帝采纳,对汉代的政治建设和文教政策的制定,起了重要作用,开封建社会以儒学为正统的先声。他以儒家思想为中心,吸收阴阳、五行的学说,提出“天创万物”与“天人感应”的学说,为君权神授和王道三纲编造理论。他还把人性分为上、中、下三品,认为上品之性生来就善,下品之性生来就无善质,且教而不能善,只有中民之性是“有善质而未能善”,这一部分人的人数最多,故又称“万民之性”,这些人才是教育的主要对象,提出了有别于孟子、荀子的人性论和教育作用论。对策之后,他被武帝遣为江都王相,后又调任胶西王相,“凡相两国,辄事骄王”,因恐久职获罪,告病归家,著书讲学以终。其著述颇丰,但流传下来的只有《春秋繁露》一书和《汉书·董仲舒转》中的《举贤良对策》(即天人三策)等。温彦宏、温彦博、温彦将(大雅、大临、大有):太原祁人,唐代名宦。兄弟三人,俱知名于当世。高祖时,彦宏参与机务,官吏部尚书,封黎国公;彦博初从幽州总管罗艺,后随罗艺降唐,曾被突厥所俘,囚于阴山苦寒之地,归后累官至尚书右仆射(宰相),封虞国公;彦将官至中书侍郎,封清河郡公。时称“一门三公”。温体仁:浙江省乌程(今湖州)人,明代宰相。进士及第,历任编修、礼部左侍郎、礼部尚书等职,崇祯四年(1631年)入阁,不久升为首辅。其为相八年,崇祯对其恩崇无比,而温对上一味迎合,对下严厉刻薄,几无政绩。温以燠:嘉应州(今广东省梅县)人,清代学者。文章诗词,均斐然可观。工书法,师颜真卿,瘦硬似柳公权。温文禾:归安(浙江省吴兴)人,道光十六年进士,官工部主事。山水宗黄公望,著墨淹润,神韵天然。有《辛夷花馆诗稿》。温生才:广东梅县人,民主革命烈士。1907年加入同盟会,后与李佐汉等组织暗杀团,决心刺杀清军水师提督李准,后误杀清广州副都统兼署广州将军孚琦,旋即被捕并被杀害,时年41岁。姓温的男明星 温升豪、温超、温朱万、温兆伦、温家恒等等。姓温的女明星温心、温明娜、温碧霞、温岚等等。
2024-09-21 6898
评论列表